如果你在拼多多被判定销售假货并面临历史销售额十倍的处罚,以下是一些建议:
- 检查判定依据:仔细了解拼多多做出处罚的具体依据和相关证据,确保处罚是基于合理的事实和规定。
- 整理证据:如果你认为自己没有售假,收集能够证明商品来源合法、商品为正品的相关证据,如合法的进货凭证(订单、合同、发货单、发票等)、商场购物小票、授权证明资料等。
- 与拼多多沟通:通过拼多多提供的渠道,向平台提出申诉,说明你的情况并提交整理好的证据,争取平台重新审查你的案件。
- 关注平台规则:再次熟悉拼多多的相关规定,确保自己在后续的经营中严格遵守,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
- 考虑法律途径:如果对拼多多的处罚决定仍然不服,且你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的无辜,可以咨询专业法律人士,了解是否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争议。
需要注意的是,拼多多对于假货的处理是比较严格的。根据平台规定,若商品被判定为疑似假货,平台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限制商家账户货款提现、对疑似假货商品作暂时下架处理、临时增加商家的保证金金额(增幅为该疑似假货商品历史总销售额的十倍)、通知商家提供证明文件等。而若疑似假货商品在经过处理流程被判定为假货,平台将采取多项处理措施,例如商品永久下架、限制售假店铺的资金提现、扣除商家保证金及/或商家账户货款余额作为消费者赔付金等。
在经营过程中,商家应保证所售商品均为正牌商品,商品来源真实合法,避免出现售假行为。同时,要保留好相关的进货凭证和授权证明等文件,以备可能出现的问题。
另外,有这样一个案例可供参考:杭州互联网法院曾宣判一起拼多多商家状告供货商售假要求赔偿的案子。潘先生从供货商处进货一款气垫 bb 霜并在拼多多上销售,后因售假被拼多多处罚。法院判决支持被告赔偿原告该商品价款85元的10倍即850元,但驳回了原告要求赔偿合同违约金的诉讼请求。法院认为,对于涉案的假冒气垫 bb 霜造成该笔订单十倍罚款的损失,应在被告供货商的可预见范围之内,因此被告在十倍范围内予以相应赔偿符合情理;而原告的其他损失系与拼多多平台根据合同约定产生,该合同违约责任不具有公开性,他人对约定内容通常并不知晓,一般不具有可预见性,所以被告供货商在销售涉案商品时并不知晓,不应承担该部分责任。